花生[“上海基地”首個熊貓寶寶]

花生[“上海基地”首個熊貓寶寶]

(2016年7月9日———2016年12月31日)9月9日,在“上海基地”首個熊貓寶寶雙滿月之際,熊貓寶寶的名字最終確定為“花生”。 2017年1月18日,上海野生動物園官方微博發布《關於大熊貓“幗幗”、“花生”的死亡公告》稱,21歲的大熊貓“幗幗”和幼崽“花生”因突發重病,經全力救治無效後,分別於2016年12月26日和12月31日離世。

基本信息

熊貓寶寶

9月9日,在“上海基地”首個熊貓寶寶雙滿月之際,熊貓寶寶的名字最終確定為“花生”。據悉,在熊貓母女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的狀態下,中秋佳節之際,熊貓母女將正式和遊客見面。

據了解,熊貓寶寶自7月9日出生以來,體重從151克增至3285克,體長自14.3厘米增至52厘米。現在,寶寶成長的各項指標狀況相當好,不僅“熊貓眼”已睜開了,小傢伙還會翻身和原地滑動了。

近日來,廣大市民希望與熊貓寶寶見面的呼聲是越來越高,園區現有的熊貓寶寶“不定時”見面模式未能滿足廣大市民遊客一睹熊貓寶寶風采的需求,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看到熊貓母女,園方負責人表示,在熊貓母女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的狀態下,中秋佳節之際,將安排熊貓母女正式和廣大遊客見面。

花生[“上海基地”首個熊貓寶寶] 花生[“上海基地”首個熊貓寶寶]

2016年7月9日出生的熊貓寶寶“花生”。澎湃資料圖。

公告全文

【公告全文】

2016年12月19日,大熊貓“幗幗”發病,12月23日“幗幗”幼仔“花生”發病。大熊貓發病後,上海野生動物園第一時間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溝通,中心派出兩名獸醫和一名飼養員以及3名長駐上海野生動物園的飼養人員及本園獸醫、飼養人員參與大熊貓的診斷、救治。期間雙方高度重視,並邀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及上海市動物疫病控制中心等相關單位專家共同努力,全力救治兩隻大熊貓。但遺憾的是終因病情危重,“幗幗”和花生”分別於12月26日、31日因救治無效死亡。

大熊貓“幗幗”,今年21歲,19日發病,先後出現發熱、排腸粘液、嘔吐、腹瀉、腹痛等臨床症狀。19日起進行隔離治療,22日晚上開始出現抽搐症狀,病情逐漸加重。其間,採集糞便、尿液、血液等樣品進行一系列檢測,以及B超、CT檢查,B超、CT檢查發現胰腺腫大,血檢發現血澱粉酶升高(1473-2663U/L)、白細胞升高、電解質紊亂,其餘未見明顯異常,也未檢測出已知致病性病毒及病原微生物。根據檢驗結果初步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根據臨床症狀,採取抗感染、減少胰腺外分泌、抗病毒、保護胃腸黏膜、維持電解質平衡、補充能量為主的治療方案。雖經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及上海相關醫療研究單位專家全力搶救,大熊貓“幗幗” 於12月26日上午搶救無效死亡,根據臨床及化驗室檢查、死後剖檢及2017年1月17日的組織病理學診斷,死因為急性胰腺炎並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大熊貓“花生”(幗幗幼仔),雌性,175日齡,發病時體重10公斤。因母親“幗幗”生病,為防交叉感染,自19日起將“花生”取出進行人工乳飼餵。12月23日下午6時發病,主要表現為排腸粘液、嘔吐、輕微腹痛等症狀,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相關專家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相關專家、上海市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專家會診,聯合制定了治療方案,12月29日,經CT診斷髮現“花生”嚴重腸扭轉並導致大面積腸壞死,緊急進行開腹手術,切除80餘厘米壞死腸管,並採集經配血成功後的其他大熊貓血液給“花生”輸血,但遺憾的是“花生”還是於12月31日中午搶救無效死亡。根據臨床及化驗室檢查、死後剖檢及2017年1月17日的組織病理學診斷,死因為腸扭轉導致大面積腸壞死並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